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兩個籌碼分析的例子 -- 巨路(6192) / 生達(1720)

要先聲明
1. 股市上漲的因素有很多, 你找到的現象可能真的是主因或根本只是恰巧
2. 漲的股票常常會買太少, 只夠彌補其他交易失敗的摩擦成本

起因是某天, 漏掉了一檔觀察股的籌碼變化, 而錯失買進的時機

巨路(6192), 持有400張/1000張以上大戶比重增加, 股東人數也減少, 這是股票往大戶集中的雙重證明(我們常常遇到的只有大戶比重增加, 股東人數也增加........)


外加一篇新聞點火, 請注意日期



結果從那天起, 股價就往上衝, 可是巨路後來的營收不太好, 中線怎麼變化尚不可知


後來, 我在找尋Q1匯損受害股時, 發現了生達(1720), 做籌碼確認時, 呈現同樣的特性


生達是一家獲利/配息都穩定的藥廠, 只差在本益比稍高, 外加指數高檔的心理障礙, 就只敢小量下單, 其實大概等了兩周才反應, 應該可以更有耐心等待K線的整理尾聲才介入比較妥當

另外, 我會懷疑因果關係是因為上漲的當天, 生技股漲蠻多, 可能是族群因素造成



我對基本面上偏貴的股票, 一向比較"好動", 當然平時已經是過動了, 所以趁著大量先賣一趟, 再看後續, 不過, 至少有這樣的經驗, 以後就知道這樣籌碼上雙重確認加上K線整理末期的特性, 可以是一個介入的機會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股市投資入門連載 -- (2)

連載(2) -- 對投資分析指標應抱持的心態

大家都知道, 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兩大門派總是爭論誰是正宗, 其實, 說穿了, 投資分析就是在找一個相關性最高的指標來預測未來的走勢, 無所謂誰才是名門正派

常聽人抱怨, 這家公司營收盈餘衰退那麼多, 怎麼還漲翻天? 你可能犯了一個大錯

1. 基本分析只是與股價分析的其中一種, 基本面與股價有相關, 基本面好, 股價"可能"也會漲, 但不是一定會漲, 相關不是必然
2. 所有的分析都是根據"過去"的資料對未來的走向作研判, 但是, 過去不代表未來
3. 股價是供需所決定, 而這個供需, 不一定是基於基本面的事實而來

如果是這樣, 那就不要分析了嗎? 當然不是如此, 只有當你了解目前研究的數據的侷限性, 才能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投資過程中的不如預期

當我們抨擊一種指標不準確時, 會提出反例, 如果有上面的認知, 就會知道那是相關性問題, 是機率高低的問題

所以, 投資策略拚的是成功率, 一定有成功與失敗的部分, 如果你看到市面上所有"必賺""穩賺"的字眼, 那便要小心謹慎了

另一個必須了解的就是生存者偏差,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邏輯陷阱, 當你看到雜誌新聞報導的大賺招式時, 被包裝過的絢麗報酬所吸引, 殊不知同樣的作法, 很多人卻是失敗收場, 而失敗者卻不會被注意被報導, 這就是生存者偏差

比較嚴肅一點的比喻, 我們看到巴菲特的成功, 於是看了千百本巴菲特的書與報導, 學習他的理念他的操作, 期待與巴菲特同樣亮眼的績效, 可是, 巴菲特終究是巴菲特, 我們的背景環境甚至於對事物的判斷都不相同, 複製的成功率有限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股市投資入門連載 -- (1)

寫在前頭 --

這幾年來, 達人專家輩出, 看了看, 總覺得宣傳洗腦穿鑿附會居多, 多是號召粉絲, 形成一種集體的信念, 互相鼓勵取暖, 又或是扛著國外投資大師名號, 一舉一動都是師出有名, 內容卻是漏洞百出, 心想, 自己也來連載一個簡要, 可行, 不含雜質的投資架構與流程, 也端出來讓投資好友前輩檢視其中錯誤不可行之處, 順道修正自己不足之處

對象 --

剛踏入股市投資, 想自己動手做投資組合, 感受投資的酸甜苦辣的散戶

警語 --

部分內容屬於我個人的投資經驗結論, 不代表這是一個真理或是學說

連載(1) -- 對整體投資市場的認識

水往低處流, 資金也是往有利的地方跑, 是經過風險利潤評估後的結果

股票? 債券? 現金? 定存? 原物料? 房地產?

你的需求背景能力為何, 決定了投資標的分布, 無論大小錢都是如此, 如果你能參透每個人的想法, 就可以知道現在全球資金的流動, 當然, 這不是我們應該做或是有能力做的事

還是回到股票/債券/存款, 這三種常見的資產類別好了

存款, 就是把錢暫時給銀行拿去用, 你賺利息, 銀行賺存款放款間的利差
股票, 就是一種能夠參與一家公司的經營成果的憑證
債券, 就是把錢借給國家或公司, 約定利息與償還本金期限的一種憑證

從最近發生的興航清算案可以了解, 一家公司的清算, 有其償付的順序, 債權>特別股>普通股, 債券是債權的一種, 有分公司債/可轉債, 或是有擔保/無擔保, 主順位/次順位..........等, 所以, 當興航下市前一天, 股價剩下0.69元, 可轉債還有36.89元, 即可了解其中的輕重緩急

(想像你開一家公司, 有股東, 也向銀行借錢, 如果有一天不想經營了想收攤, 順序是什麼?)